時尚設計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忘記進入2021年的矛盾時刻。這刻充滿了期待、樂觀、但同樣充斥著不確定性。2021年是Vogue Taiwan成立25週年,我們將在這一年的未來幾個月內,透過一些精心設計的企劃來慶祝。在全球不同版本倡導「Vogue價值觀」的承諾,包括可持續性、多元性、個人特性、包容性和對新起之秀的支持,這些價值觀與我們今年強調的願景深深吻合。
時尚設計
從峰迴路轉到水到渠成,一個女演員能夠體驗的事,舒淇都經歷過了。她帶著燦然美好的姿態,讓大螢幕上每秒24格的真理,編織出錯綜複雜的角色故事,虛幻且真實。
時尚設計
我記得家人看見弟弟把指甲塗上黑色指甲油並將頭髮染成紫色時的驚恐表情。當我在高中剃平頭時,又是另一輪「你那美麗、女性化的長髮去哪了?」別提紋身了。女孩不應該有紋身,男孩不應該穿耳洞或塗指甲油,這份清單可以無止境的持續下去......。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在11月封面放上穿著女裝的男模,我的回答會是:「為什麼不?」如今,女裝終於不再侷限於女性。這是公平的,因為褲裝不是男性專屬已經快一個世紀。現在終於到了一個性別界限幾乎不存在的世代,嗯,至少在時尚界。不分性別的伸展台似乎已經是昨日的新聞,我們正慢慢開始擁抱女人穿著超大號西裝外套,男人穿著蕾絲,而這些打扮已無需被定義為酷兒。
時尚設計
從打入義大利Pitti Uomo全球一線男裝展,到兩次入選紐約時裝週秀日程,來自臺南的臺灣設計師品牌oqLiq,以實力向世界展現Made in Taiwan的時尚能量。
時尚設計
台灣的擲筊習俗、英國百歲老兵湯姆的笑臉、一位孩童透過半透明的紗麗凝視著相機......這些是Vogue在8月到9月間、全球發行的26個特刊中,以「希望」為共同主題的創作。
時尚設計
台灣的沿海風光並非壯觀到你會歸類為人生目標清單,但是東海岸卻帶有一種原始與未經修飾的美,讓我覺得特別浪漫。悠閒的氛圍吸引著那些渴望在城市生活節奏外好好呼吸的人們。此處的自然渾然天成,也孕育了這裡的住民。 花蓮有著台灣最多的原住民人口,特別是阿美族。我和我的編輯們希望能瞥見一小部分原住民的美──台灣共有16族,他們的儀式、方言、服飾都各不相同。我們知道要以任何方式適當地介紹、紀錄或轉譯一種文化,絕對需要比我們現在做的更多,不過希望這只代表未來更多精采故事的開端。
時尚設計
社群媒體的發達,一種前所未有、原始原生的時尚共創正在發生,越來越多明星名人自己當起攝影師、造型師,在個人的社群平台上扮演 Creative Director 創作時尚內容,產生許多打破傳統的影像表述,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們,我們也邀請到國際能見度極高,IG 超過 20 萬追蹤者的台灣藝術家 John Yuyi 江宥儀陪我們在疫情時間一起玩。她是《富比世》選出的2018年最具潛力傑出人士,被《New York Times》9頁滿版報導,更是 Gucci、Kenzo、Alexander Wang、Nike 的品牌寵兒。這次,她跟 Vogue 一起完成了饒富興味的封面故事。
時尚設計
氣氛簡約,但力度無極限。力量是空手道以柔克剛的反轉,也是游泳時順著水性而前行的怡然自得,更是健身男孩揮汗如雨的肌肉之美。力量可以形而上,也能夠被影像化。從至柔的水,到至剛的意念,一個關於力量的故事,就此展開。
時尚設計
未來正經歷著過渡期。當前時刻,新一代面臨的挑戰比過去任何時刻都要嚴峻,而這取決於他們決定如何建立自己的未來。Vogue五月號探討了1995年以後出生的人們,也就是Z世代,他們對生活和想像未來的看法......
時尚設計
本期封面故事源自於幾次與波文映畫社(MW Studio TW)登曼波和林建文的對談。他們說故事的方式極富戲劇張力,透過他們的鏡頭,平凡也顯得重要,超現實也合情合理。於是我們決定合作一期以劇場為靈感的拍攝。劇場裡總是用充滿象徵性的表演來放大訊息,然後放上舞台展示。我們聊到 Greta Thunberg 那幾場影響甚鉅又充滿爭議的氣候變遷演講,人們製造大量垃圾,還有下一代當我們不在了之後,他們將生活在怎樣的影像世界裡。當然,話題到最後帶點哲學黑暗。
時尚設計
這次三月號封面故事很特別。Vogue Taiwan 把焦點放回深愛的這塊土地,特別將四位生於台灣、旅居歐美各地的國際模特兒 Gia、Hilda、Chin Chin、Giwa 召集回台,並邀請美籍攝影師 Dan Martensen 以獨特視角,在2020年一塊兒走訪北台灣、拍攝了近三百卷底片,進行為期三日的城市紀錄。或許我們常不自覺或麻木著。其實我們的家,就是那麼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