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婆傳奇:南葵篇
李莎
靈異奇幻
縱然是三界九天,生死枯榮,輪迴流轉,日月交替,仙也好,人也罷,即便是妖,也有著一顆願沉浮在七情或六欲中的真心。此番浩劫過後,大地上的汙濁皆已散去,渺小如螻蟻般的人們歷經殊死拚搏,也各自了卻執念,四海升平,八荒安寧,人君治世,百姓安逸。 一個記不得過去的將軍, 一個放不下執念的國君。 一個不認其命,一個求而不得。 心魔作祟,心亂,人亂,此生亂。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自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孟婆。或許,每一個人想像中的孟婆都是截然不同的,包括那碗「孟婆湯」的滋味和功效,也是眾說紛紜。想像一下自己手捧孟婆湯時的心情和感慨,大概每個人都不一樣,在塵世活過的人,每個人都有一番屬於自己的際遇與感悟。 寫這本書的初衷,源自2019年某一天,彼時我正和清華積極心理學班的幾位同學一起聊天。大家都人到中年,經歷的世事也多了許多,忽然感歎起現在社會上的詐騙、作假行為,似乎很多人越來越缺少敬畏心。面對這種大規模的信任危機,好像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改變現狀。 說起這些,忽然覺得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青年人關注得比較多的東西,如果能把這部分的力量好好運用,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更深的世間法則自然運行。在我們忙碌的日子裡,是否有在夜裡抬眼看看天空的繁星,放下自己的執著,感受天道萬物自然的運行呢? 想到這裡,就決定以「孟婆」的故事來做基點。孟婆湯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名詞,我想過將來自己終老之時,會不會不捨得喝下那碗孟婆湯,會不會對前世的一切還有所眷念?我也想過,若是自己可以選擇性遺忘,會遺忘哪段回憶呢?細細思量了很久,覺得自己哪段回憶都不該遺忘,哪怕是痛苦的、傷心的、失望的,但那些才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基礎要素之一,是我的一部分,又怎能隨意的遺忘呢!只不過換種心態去看待過往的回憶罷了,這樣想來,就沒有那麼多情緒的起伏和糾葛了。 小說中反覆想表達的只有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我親愛的大舅舅生前經常說的一句話,可惜他走得早,沒能看到這本小說的出版。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靈,一樣可以感受到這本書承襲了他的一部分的觀念,亦能得知他永遠活在愛他的親人朋友們心中。 人生不如意為常態,凡事小滿即可。無論一生何種經歷與苦楚,最終人還是要與自己和解。生是死之根,死是生之苗,眾生死有異,為眾生而死得福生,為自身而死得還債生,天道自然,人道自為。 小說之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學文化為基礎,以孟婆的經歷為故事主線。但因為小說的特殊性,所以也無法完全真實反映道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擷取點滴片段而已。小說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有他,在眾生一體之中,我們總能窺見自己的身影。 很感恩能邀請到我的兩位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蘇牧教授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毛利華副教授,來為整個《孟婆傳奇》系列寫序言,兩位良師都是啟迪我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明燈。 此書獻給我摯愛的家人與朋友們,因為你們的支持,才讓我可以盡情學習探索,發掘那些未知領域,體驗更加豐富的人生。同時也以此書紀念所有我逝去的親人們,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死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天下人與事,都因歲月而物換星移,最後再附上我喜歡的那段日本詩詞: 《敦盛》 細細思量,此世非常棲之所, 浮生之迅疾微細。 尤勝草間白露、水中孤月。 金谷園詠花之人,為無常之風所誘, 榮華之夢早休。 南樓弄明月之輩,為有為之雲所蔽, 先於明月而逝。 人間五十年,比之於下天, 乃如夢幻之易渺。 一度享此浮生者,豈得長生不滅? 非欲識此菩提種,生滅逐流豈由心。 在此願諸位四時吉祥、平安喜樂。
-
孟婆傳奇:桑黛篇
李莎
靈異奇幻
「愛了,有些恨就可以放下並跨過去。」 孟婆心裡百轉千回, 千般話湧上嘴邊又掉落到心裡去, 最後沉默不語。 孟婆就站在原地, 看著彼此之間的距離慢慢縮短, 看著成染慢慢靠近。 酒已經沸出來, 撒入爐火當中, 藍紅色的木炭慢慢變得深紅, 酒止了沸,火漸小。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推薦序】青鸞舞鏡與孟婆犧牲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電影學院上課,我會講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刺客聶隱娘》。《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武打電影,侯孝賢導演真是有些不應該,文藝片拍得那麼好,卻要來拍古裝武打片。中國古裝武打電影很多,徐克、成龍等等,當然最好的是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臥虎藏龍》的優點是精彩的武打背後,是我們中國和東方的神韻。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侯孝賢導演拍出了《刺客聶隱娘》。 打一個比方,如果所有武打電影參加奧運會跳高比賽,《臥虎藏龍》跳過了2米3,《刺客聶隱娘》卻跳過了2米5。總之,以後的中國武打電影,其他人真是沒辦法拍了。 為什麼《刺客聶隱娘》是2米5?《刺客聶隱娘》拍攝的故事是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也是拍唐朝。但是,《妖貓傳》表現更多的是唐朝的繁華和絢爛,紙醉金迷、鶯歌燕舞、雲想衣裳花想容……那些只是表面上的唐朝,《刺客聶隱娘》拍攝的卻是唐朝的精神。 唐朝的精神是唐朝偉大的根本原因,他的胸懷,他的壯闊,他的海納百川的偉大精神力量。從人物角度講,《刺客聶隱娘》的唐朝精神,體現在舒淇扮演的窈七,還有道姑和公主身上。窈七是為愛情而犧牲,道姑是道家的行規和準則,公主是為國獻身的偉大情懷。公主之上,還有青鸞,電影中描述了青鸞舞鏡的故事。 「瀱賓國王得一鸞,三年不鳴,夫人謂,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鸞見影,終宵奮舞而絕。」 青鸞不舞,是因為沒有同類,看到鏡中的另一個青鸞(自己的影子),她誤以為同類,一夜起舞身亡。 青鸞起舞是為精神而死,為知音而死,不與雞犬之輩同流合汙,這正是偉大的唐朝精神。 女作家李莎的小說《孟婆傳奇》系列中的孟婆,是道教中的傳說人物,也是道家精神的集大成者。李莎書寫的孟婆,故事驚心動魄、優美動人,在李莎筆下,孟婆不僅僅是美麗、善良、助人、達觀的美的化身,更如同《刺客聶隱娘》中的窈七,是性格剛烈、為人付出、忠貞不二的女中豪傑。如同《刺客聶隱娘》中的青鸞,三年不鳴,見到同類,終宵奮舞而絕。 在電影學院的講臺上,我經常對同學們感歎女性的偉大。女性的無私和犧牲,女性的捨己和寬容。更有女性的純粹,如同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中,河水中流動的女人的衣服。女性之美淋漓盡致,讓人目眩,李莎作品中的孟婆何嘗不是如此。 《孟婆傳奇》系列中的孟婆形象光彩奪目、與眾不同,與李莎的女作家身分相關。李莎是我中歐商學院電影課程的學生,她對電影的理解獨到深刻,感悟極佳。春節前夕,李莎告訴我,她要將她的小說《孟婆傳奇》系列改編為電影劇本。 祝賀李莎,那必將是一部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謳歌女性的電影,如同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一樣。 【推薦序】著眼當世、一心向善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孟婆」或許該算是中國民間最家喻戶曉的名字之一了,相對於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我更願意把她看作是古老中國文明體系中極為關鍵的角色,因為她承接了生與死之間的橋梁。 對死亡的探究,應該是每個人類文明最為著迷的話題之一,因為我們渴望瞭解生的意義,所以同樣也在追求死亡的本質。在這個星球最近35億年的歷史當中,無數的生命在生生死死之間更迭,活過一世,完成傳承的使命,一次又一次重複著同樣的故事。直到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陰錯陽差,突然小小打破了一下這個困住所有生命當世的牢籠,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將來,我們意識到了將來,擁有了希望,擁有了對永生的渴望,也開始畏懼死亡。 人類文明傳承一直都在嘗試著去理解生與死的本質,以及背後隱藏的祕密,而對生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使得人們努力試圖打通生死之間的壁壘,建起一座跨越生死的橋梁,銜接起生與死的世界。 古埃及相信人死後不會消亡,會以靈魂的方式存在,因此他們將死者製成木乃伊,而女神伊西斯(Isis)會引導亡者的靈魂依附於其上,帶著所有曾經的過往,以這種形式繼續存在。古希臘人也相信靈魂不死,但是他們覺得死亡或許是一場淨化之旅,能夠使人們洗脫罪惡。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的遺忘平原(Lethe)及後來在但丁的《神曲》中擁有同樣名字的遺忘之河(Lethe),都是洗淨靈魂中罪惡的記憶,而將美好永存下去。古代中國則用另外的形式,詮釋著生與死之間的承接,對個體來講,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意味著拋開所有過往,重新開啟生命新的旅程。不僅是人類,萬靈萬物都被包含在這個宏大的輪迴體系當中,重複卻又獨特地有序運轉。因此,或許古埃及相信的永生,是換了一種存在的形式,古希臘的永生,意味著洗淨罪惡以最美好的形式留存。 古代中國文明則是徹底拋開所有的過往,無論美好還是罪惡,以全新的獨立個體繼續存在。孟婆作為由死至生的最後一個環節,則是在奈何橋頭用一碗特殊熬製的孟婆湯,使所有的靈魂忘卻前世種種一切,重新開啟新的輪迴。在那個重啟的輪迴裡已經不再是當世的這個我,所以在古老的中國文明傳承中,人們會著眼當下,追求當世的長生,甚至超越輪迴的永恆不滅,成為個體跨越生死的最重要手段。著眼現世並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因為不同輪迴中的個體,其實並不是兩個獨立不相干的個體,在這個系統當中,還有另外一個真正貫穿始終而不變的最基本規則,那就是因果報應,恰恰是這個規則,使得整個輪迴系統成為了一個圓滿的體系。 靈魂對前世的忘卻,只是個體層面的忘卻,但是系統還存在著因果迴圈這個宏大規則記錄著每個個體的因果,從而把無數個獨立的輪迴聯繫成為一個整體,「何為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何為後世果,今生做者是。」這樣也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敬畏因果,行為向善的特質。 因此,中國人活在當世,著眼當下,但是卻又講求報應,一心向善。在這個輪迴體系中,孟婆居於最關鍵的起承轉合的位置,正是因為這個角色,使得這個體系有序地運轉。 李莎筆下的孟婆,恰恰描述了這種傳統的文明特質,在她的故事裡,孟婆作為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個體,在一個宏大的前生今世故事中,經歷了人世間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李莎講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使我看到了在這所有的文字背後,始終流淌著的「經歷當世,一心向善」,因而促使我想到了上面的這些文字。 而我也相信,每位閱讀者都會從李莎的故事中,獲取自身不一樣的感悟。因為,或許孟婆是一個使得個體忘卻前生故事的人,卻同時也是一個收集故事的人,她經歷了在這個世間存在過的所有個體一生一世的記憶,閱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一切種種,那麼她定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從傳統的中國文化來講,每個人心中孟婆的故事,可能都帶有自己前世的過往、今世的精彩,以及對後世的理想吧! 【自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孟婆。或許,每一個人想像中的孟婆都是截然不同的,包括那碗「孟婆湯」的滋味和功效,也是眾說紛紜。想像一下自己手捧孟婆湯時的心情和感慨,大概每個人都不一樣,在塵世活過的人,每個人都有一番屬於自己的際遇與感悟。 寫這本書的初衷,源自2019年某一天,彼時我正和清華積極心理學班的幾位同學一起聊天。大家都人到中年,經歷的世事也多了許多,忽然感歎起現在社會上的詐騙、作假行為,似乎很多人越來越缺少敬畏心。面對這種大規模的信任危機,好像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改變現狀。 說起這些,忽然覺得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青年人關注得比較多的東西,如果能把這部分的力量好好運用,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更深的世間法則自然運行。在我們忙碌的日子裡,是否有在夜裡抬眼看看天空的繁星,放下自己的執著,感受天道萬物自然的運行呢? 想到這裡,就決定以「孟婆」的故事來做基點。孟婆湯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名詞,我想過將來自己終老之時,會不會不捨得喝下那碗孟婆湯,會不會對前世的一切還有所眷念?我也想過,若是自己可以選擇性遺忘,會遺忘哪段回憶呢?細細思量了很久,覺得自己哪段回憶都不該遺忘,哪怕是痛苦的、傷心的、失望的,但那些才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基礎要素之一,是我的一部分,又怎能隨意的遺忘呢!只不過換種心態去看待過往的回憶罷了,這樣想來,就沒有那麼多情緒的起伏和糾葛了。 小說中反覆想表達的只有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我親愛的大舅舅生前經常說的一句話,可惜他走得早,沒能看到這本小說的出版。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靈,一樣可以感受到這本書承襲了他的一部分的觀念,亦能得知他永遠活在愛他的親人朋友們心中。 人生不如意為常態,凡事小滿即可。無論一生何種經歷與苦楚,最終人還是要與自己和解。生是死之根,死是生之苗,眾生死有異,為眾生而死得福生,為自身而死得還債生,天道自然,人道自為。 小說之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學文化為基礎,以孟婆的經歷為故事主線。但因為小說的特殊性,所以也無法完全真實反映道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擷取點滴片段而已。小說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有他,在眾生一體之中,我們總能窺見自己的身影。 很感恩能邀請到我的兩位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蘇牧教授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毛利華副教授,來為整個《孟婆傳奇》系列寫序言,兩位良師都是啟迪我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明燈。 此書獻給我摯愛的家人與朋友們,因為你們的支持,才讓我可以盡情學習探索,發掘那些未知領域,體驗更加豐富的人生。同時也以此書紀念所有我逝去的親人們,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死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天下人與事,都因歲月而物換星移,最後再附上我喜歡的那段日本詩詞: 《敦盛》 細細思量,此世非常棲之所, 浮生之迅疾微細。 尤勝草間白露、水中孤月。 金谷園詠花之人,為無常之風所誘, 榮華之夢早休。 南樓弄明月之輩,為有為之雲所蔽, 先於明月而逝。 人間五十年,比之於下天, 乃如夢幻之易渺。 一度享此浮生者,豈得長生不滅? 非欲識此菩提種,生滅逐流豈由心。 在此願諸位四時吉祥、平安喜樂。
-
孟婆傳奇:沅宸篇
李莎
靈異奇幻
「如今的人間已瘟病肆虐,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覆沒,我們所在的家鄉已如同死城,四處都是病死的屍首,白骨成山……」 在那天到來之前, 她仍舊會守著這座橋, 一直、一直等下去, 哪怕等到山海乾涸, 哪怕等到塵世無煙。 待到那日, 她定會換上最美的衣衫, 點上朱唇, 清麗地走到他面前, 對他露出淺淺笑意, 仿若當年。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自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孟婆。或許,每一個人想像中的孟婆都是截然不同的,包括那碗「孟婆湯」的滋味和功效,也是眾說紛紜。想像一下自己手捧孟婆湯時的心情和感慨,大概每個人都不一樣,在塵世活過的人,每個人都有一番屬於自己的際遇與感悟。 寫這本書的初衷,源自2019年某一天,彼時我正和清華積極心理學班的幾位同學一起聊天。大家都人到中年,經歷的世事也多了許多,忽然感歎起現在社會上的詐騙、作假行為,似乎很多人越來越缺少敬畏心。面對這種大規模的信任危機,好像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改變現狀。 說起這些,忽然覺得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青年人關注得比較多的東西,如果能把這部分的力量好好運用,可以讓更多人瞭解更深的世間法則自然運行。在我們忙碌的日子裡,是否有在夜裡抬眼看看天空的繁星,放下自己的執著,感受天道萬物自然的運行呢? 想到這裡,就決定以「孟婆」的故事來做基點。孟婆湯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名詞,我想過將來自己終老之時,會不會不捨得喝下那碗孟婆湯,會不會對前世的一切還有所眷念?我也想過,若是自己可以選擇性遺忘,會遺忘哪段回憶呢?細細思量了很久,覺得自己哪段回憶都不該遺忘,哪怕是痛苦的、傷心的、失望的,但那些才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基礎要素之一,是我的一部分,又怎能隨意的遺忘呢!只不過換種心態去看待過往的回憶罷了,這樣想來,就沒有那麼多情緒的起伏和糾葛了。 小說中反覆想表達的只有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我親愛的大舅舅生前經常說的一句話,可惜他走得早,沒能看到這本小說的出版。但是我相信他在天有靈,一樣可以感受到這本書承襲了他的一部分的觀念,亦能得知他永遠活在愛他的親人朋友們心中。 人生不如意為常態,凡事小滿即可。無論一生何種經歷與苦楚,最終人還是要與自己和解。生是死之根,死是生之苗,眾生死有異,為眾生而死得福生,為自身而死得還債生,天道自然,人道自為。 小說之中,以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學文化為基礎,以孟婆的經歷為故事主線。但因為小說的特殊性,所以也無法完全真實反映道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擷取點滴片段而已。小說中的人物有你有我有他,在眾生一體之中,我們總能窺見自己的身影。 很感恩能邀請到我的兩位老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蘇牧教授和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毛利華副教授,來為整個《孟婆傳奇》系列寫序言,兩位良師都是啟迪我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明燈。 此書獻給我摯愛的家人與朋友們,因為你們的支持,才讓我可以盡情學習探索,發掘那些未知領域,體驗更加豐富的人生。同時也以此書紀念所有我逝去的親人們,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死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天下人與事,都因歲月而物換星移,最後再附上我喜歡的那段日本詩詞: 《敦盛》 細細思量,此世非常棲之所, 浮生之迅疾微細。 尤勝草間白露、水中孤月。 金谷園詠花之人,為無常之風所誘, 榮華之夢早休。 南樓弄明月之輩,為有為之雲所蔽, 先於明月而逝。 人間五十年,比之於下天, 乃如夢幻之易渺。 一度享此浮生者,豈得長生不滅? 非欲識此菩提種,生滅逐流豈由心。 在此願諸位四時吉祥、平安喜樂。
-
孟婆傳奇:渥丹篇
李莎
靈異奇幻
「渥丹凝香引蝶舞,孟婆贈湯解人愁。」 世人渾渾噩,黃泉路漫漫。 奈何橋上過,忘卻千般願。 沿著忘川水,路過三生石, 穿過兩生花叢,留戀在曼珠沙華間, 再往前,就是奈何橋。 橋的彼岸電閃雷鳴,橋的此岸卻美如仙境。 大家都知道,要過奈何橋投胎之前,都要喝上一碗孟婆親手調配的孟婆湯,把前世的記憶徹底抹除。 大家卻不知道,原來孟婆也有自己的舊恨新愁,且看孟婆的前世今生如何糾纏,她過得了這一關嗎?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毛利華
-
開元霓裳樓:風時序
李莎
靈異奇幻
古典奇幻小說《孟婆傳奇》作者李莎最新代表作 史詩級電影絕美場景,再現盛唐絕代風華!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毛利華 楔子 神龍二年,農曆十月十七日,亥時。 這一夜的長安城,與平日似有不同。 並非紅葉壓彎細枝,簌簌飄落,並非自黃昏起,暮鼓響徹城中坊間,並非殘留在磚瓦石縫中的波斯油香,與城門石獸的怒目寒光。而是潮濕的地面上有碎石在微弱地顫動、起伏著,且越發劇烈,直到有無數黑騎鐵蹄撕長空,飛踏而來,揚起一片飛沙,石子粉碎,地動山搖。只見空寂城北處,有一行黑衣人馳騁入夜,蹄聲錚錚,整座長安城也彷彿隨之戰慄起來。 城中盡頭的青牆黑瓦上掛著「八荒門」的匾額,正在院內古槐下自弈的掌門李嚴山忽覺異樣,彼時的他已是六十七歲高齡,對戰亂風雨早已司空見慣,他微微皺起的眉宇間彰顯著肅穆,馬廄裡的馬匹發出陣陣嘶鳴,惹來小徒從屋內衝出,撫慰著馬匹,聽其嗔道:「乖乖,莫要叫了,吵醒了師兄們,怕又要賞你等一頓鞭刑了。」 李嚴山拂袖起身,他站在古槐下,神色凝重地望著緊閉的大門。 門外長街的那一端,連接著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那裡不光有全長安最為繁華的燈市,還有才華橫溢的歌舞藝人,每到各種節日時,百姓們總要紛紛聚攏於此,簇擁得水泄不通。 不過今夜的喧騰,卻與歌舞無關。 李嚴山吩咐小徒:「去拿矛來,八荒有難了。」 小徒身形一震,立即跑著去敲眾師兄的房門。 便是在這時,門外的馬蹄聲停落,院牆上空先後出現了六名金甲黑衣人,他們蒙著面,手持狼牙寶劍。李嚴山的視線與這六人相交,只見金甲黑衣人互換眼神,劍刃寒光閃動,靠最東南方向的蒙面人一柄長劍倏地刺出,直逼李嚴山左臂。 李嚴山揮掌彈劍,又有西北方向的蒙面人刺來第二劍,在李嚴山察覺的瞬間,那人腕抖劍斜,識穿李嚴山的招數,且劍鋒已削向李嚴山的右頸。 李嚴山不得不從袖中取出八荒短矛,「錚」地一聲響,矛與劍相擊,震聲未絕,劍光逼人。李嚴山拆下三招,而到了第四招時,手中短矛被蒙面人猛地擊落,直砍向其頂門。李嚴山避向右側,轉手抽出另一袖中的短矛,疾刺蒙面人左腹。 蒙面人動作俐落地避開,轉而退開三步,沉聲贊道:「名門正派的雙刃短矛,果然是百聞不如一見。」 李嚴山此刻才發現,已有二十幾個金甲黑衣人在他門內,個個手持狼劍,劍柄上雕有「驍」字。他們將李嚴山圍在中央,沒人敢輕舉妄動,只靜靜地站立在黑暗中。不多時,八荒門下的弟子都已趕來,他們在外圈圍住了金甲黑衣人,低聲喊道:「師父!」 李嚴山抬手,示意眾弟子不可輕舉妄動。而後施合拳禮,詢問在場金甲黑衣人:「在下李嚴山,敢問各位英雄深夜來此,可是受了朝廷之命?」 二十幾個金甲黑衣人無動於衷,並不打算回答。 有弟子看不慣他們的傲慢,當下取出袖中短矛,誰知站在他前方的金甲黑衣人忽然左手一揚,短針飛出,只見李嚴山其中一個弟子頓感胸口脹痛,身形一晃,跪倒在地上。身側兩名弟子一聲大喊,彎腰去攙扶,就在肢體碰觸的一剎那,眾人臂腕泛紅,接連倒下。 李嚴山見狀,暗自心驚,一名金甲黑衣人攔住他,以冷靜到可怕的腔調問:「事到如今,李掌門可有歸順之意,為朝廷效犬馬之勞?」 李嚴山的眼中滿是憤恨,他到底是要守護八荒門的風骨:「在下身為名門正派,縱然是不齒官宦走狗,各位不必苦苦相逼,只管在今夜做個了斷便是。」 他面前的金甲黑衣人聞言,彬彬有禮地作揖後,在短暫對視後,李嚴山只覺頭皮猛然刺痛,像是被一枚細針刺入太陽穴。 離奇的疼痛,令李嚴山意識到即刻接踵而至的危險,他極力地想恢復清醒,可一股勁風襲向他的胸口。這股勁風不知從何而來,迅捷無比,他忙伸掌格擋,仍覺胸口閉塞,氣血翻湧,站立不定,隨即坐倒在石板上,最後竟吐出了一口鮮血。 待他再看向面前,只見那群金甲黑衣人身形飄動,手中短針不斷飛出,頃刻間,將八荒門內三十六名弟子盡數擊倒。這群驍勇如鬼魅之人出手狠辣,身法既快且輕,力道雄勁,就連李嚴山也沒能招架得住他們。眼下,更是被震傷了臟腑,他注意到那群蒙面人的胡服是湖綾質地,絕非護衛僕僮之流。便也就明晰了,今夜的確是他八荒門的劫數,而身為掌門的他,又怎能不保護弟子?他正欲起身再戰,突然見到一副詭異妖冶的景象。 金甲黑衣人中有一人從小腿皂靴內取出了如瓷片一般的暗器,趁其他蒙面人將注意力聚集在八荒門弟子的時候,那人將暗器紛紛飛射而出,竟是瞄準了他的那些同伴。 背部受到暗器中傷的金甲黑衣人身上,忽地燃起了一團熾熱的火焰,一簇接連一簇,一人接連一人,是在剎那間,所有金甲黑衣人的身子都著了火,驚亂之間,火焰攀升,二十餘名金甲黑衣人彷彿似一根根耀眼奪目的火炬,燃燒著跌撞哀號。 這情景令李嚴山的瞳孔徒然收緊,他竟不懂得這些人在搞什麼名堂,只有眼前妖嬈壯麗的火光瘋狂舞動,如火龍,似尖矛,貫穿了李嚴山渾濁的眼,逼迫他目睹這荒唐怪異的慘景。而射出暗器的蒙面人,此時來到他面前,將腰間的酒壺取下,半壺烈酒灑在李嚴山身上,接著,將手中閃著銀光的瓷片彈入李嚴山的胸口。 最後的景象已不得而知,似乎耳邊響起了聞所未聞的巨響。 八荒門的內院,就此爆炸了。 這時,一匹黑騎上的蒙面人聽聞此聲,他抬頭仰望空中彌天火光,快馬加鞭,循著爆炸聲響起的八荒門疾馳而去。 匾額已經炸成了粉末,煙霧瀰漫地飄落在斷樹周圍,刺鼻的焦糊味,令那名獨自前來此地的蒙面人緊蹙眉頭。 他翻身下馬,順著廢墟走入燃盡了的八荒門中,卻不能確信這究竟是否還是曾經名震江湖的名門正派。目之所及,耳之所聞,鼻之所嗅,皆如絕望詭譎的潮水般湧向他。 映入眼中的是遍地屍身、殘骸,被壓在樹下、石下與鼎下的斷肢,令他驚愕難掩。他惶恐不安地走在這地獄之景中,忽在一堆燃成黑炭的前頭,發現了一隻殘缺的手掌,地上掉落著一把短矛,刻紋有個「李」字。他登時跪下身去,伏在那只手掌前顫抖著,動彈不得。 許久過去,他聽到不遠處傳來微弱的呻吟聲,轉頭看去,一具並未燒焦的軀體還殘存著氣息。那人穿著金甲黑衣,吃力地向他伸出手呼救,他忙上前去,聽那人囁嚅著說了什麼,便趕忙起身,將樹下廢墟翻了個遍,終於找出了僥倖生還的另一人。 直到寅時,天色漸亮,除兩人之外,再未發現任何活口。而在這長安盡頭的八荒門內,內院景色已成斷壁殘垣,即便晨鼓聲響起,也覺那鼓聲惶急而雜亂,如一隻無形的巨手翻攪著五臟六腑。 盛唐最壯美華麗的巨城,在不久之後將會迎來新的巔峰,唯獨此時,遭遇迫害與滅口的死人,將不會在史書上留下任何記載。 他們的生命,永遠停在了大唐神龍二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子時……
-
降魔人幽池2:鸞缺篇
李莎
靈異奇幻
♛古典奇幻浪漫小說才女李莎最新代表作♛ ♛28萬字的視覺打造,四篇靈與魔交織情仇的故事♛ 楔子.火麒麟 仙宮九重,雲海繚繞。 靠近天界的仙島旁,雲層中閃現的赤光起伏迸射,而突然撕破層層厚雲的,是一頭通體燃燒的麒麟,他四蹄騰空,踏著火雲,躍進雲海去追逐逃在前頭的妖獸。 妖獸哀嚎逃亡,企圖鑽入雲海,捲起驚濤駭浪,而火麒麟緊追不捨,長嘯一聲,驚起電閃雷鳴,天地之間被攪得山搖風嚎、哀鳴八荒。 兩頭巨獸糾纏在雲海中翻滾爭戰,妖獸垂死掙扎般地咬住了麒麟的左臂,獠牙深入皮肉,血水滲出,火麒麟怒嘯長空,甩動身上火焰吞噬妖獸。
-
降魔人幽池:雲譎
李莎
靈異奇幻
有時,再續前緣並非是好事,那些在時光裡停留的美好,只適合在時光裡持續沉澱。 古典奇幻浪漫小說《孟婆傳奇》作者李莎最新代表作 【自序】迴圈反覆無窮已,今生長短同一規 人人都怪罪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那隻蝴蝶,怪牠無意煽動了翅膀,才引起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龍捲風。 可《周易.繫辭下》裡寫:「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唐朝詩人羅隱在《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芳樹》裡又寫:「春夏作頭,秋冬為尾,循環反覆無窮已,今生長短同一軌。」 很多回到過去科幻題材的電影,總是向我們用嚴絲合縫的邏輯展示,哪怕主角知道所有始末,妄圖在過去某個關鍵事件節點更改未來走向,但如同水中撈月,鏡中拈花,總是徒勞。 是命定,也是人定。 一件事情在最初,總是混沌模樣,但已經內核完全、胚子初露,後來事態的發展,也只是在此基礎、此軌跡上的滾雪球罷了。可是可惜總是有些人秉承著「一命二運」,於是認定人定勝天,哪怕借助外力。這便是我創作《降魔人幽池》的初衷,想要以故事為載體,揭示一二道理。 理智都告訴每個人,孟子曾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人不能既要又要。 可是我們追根溯源,倒推回去,在這些人殊路同歸、雙手空空的結局前,在他們經歷本可能沒有的劫難前,在命運或許未見得對他們如此不公前,他們是不是放任了自己沸反盈天的心魔,得寸進尺地想要去填補、去染指自己不該豐盈的完整。他們不是夠傻、夠痴,而是想得太多,要得太貪。因為貪,所以有了痴想,有了饞妄,有了心魔,竟以為那些本不可得的事物,能輕而易舉觸手可及。 這樣的人,我在現實中見過太多太多,一切的不幸都只源於他們的執迷,他們放任自己的心魔。心魔滋生,深陷其中的人,寧願要走火入魔,也不願立地成佛,寧願追逐漚珠槿豔的泡沫,擁有露水短暫易逝的快樂,握住搖搖晃晃快要破掉的氣球,也不願就此沉沒,哪怕最終只能留下一個下落不明的結果。 於是,比起單純粉飾自己,跌盪進流沙一般的假像,澎湃著海市蜃樓的幻覺的人,我更心疼那些明知「所有命運給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知其不可為卻偏偏為之的人。 他們知曉問題所在,結局昭然若揭,卻無法自拔,做困頓之獸,做亡命之徒。祈求上天能垂憐,如憐憫罪人,讓自己僅憑一己之力逆天改命,卻只能反覆著當初的反覆,發生著曾經的發生,放逐著自我欺瞞,清醒地看著自己再一次沉淪、沉淪,沉淪到更深暗的地方,彷彿飛蛾撲火,無邊墜落,再悉數燃盡。 被命運凝視,被把玩,執取終成空。 人生在世,不過「欲望」二字,有灼灼野心是好事;想踮起腳尖去擁有,是好事;想追逐心中執念,是好事;想要求得圓滿,也是好事。可是比起伶俜倥傯、雙手空空,不如早早端正自己的心態,馴服脫韁的心魔,選擇自我救贖,而不是自我無畏的、無腦的放縱。 俗話從來不是說,有多大野心就去做多大事,都只是說,有多大容器,便只能盛多少水,多大的碗,便只添多少的飯。 野心、貪欲、執迷、饞望,這些太過寬泛、太大、太無邊際,可能是生命並不能承受其重。與其苦苦追尋自己生命所不能擁有之物,最終再鮮血淋淋地回首直視潦倒淒慘的人生,倒不如理智、坦然地接受,接受自己人生的不完美,接受寤寐求之,卻求之不得,接受自己的不堪、中庸、普通,接受自己也只是芸芸眾生中不出挑、不意外的一個,接受自己削尖了腦袋、下巴都無法擁有,接受自己的眼前和當下。 學會放下和接受,如此簡單,卻也如此之難。 可能嘗試著去說再見,會聲音哽咽;可能嘗試著走開,但是會步覆蹣跚,可能嘗試著放棄,還是會苦苦想著所想之物。可能很明顯,沒有它,就快要崩潰。 但是就像人人都喜歡花,所以才會採擷下來,擁有它幾日的春光和爛漫,可就像我在另一本書《開元霓裳樓‧風時序》裡寫的,阿史那連那在面對著心儀的若桑姑娘那樣憐惜地喃聲道,「看來……該長在樹上花開不敗的,就不該讓它隨風而落啊!」喜歡花,不見得就要擁有,可能讓它們繼續長在枝頭,反而我們能欣賞得更久一些。喜歡之物,也不見得就要掌握在手中,才能讓人心生歡喜。 勿施於人,以己之欲。因為世界之大,人間物色,芸芸眾生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歸宿。說到底,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做好自己一人之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