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自1991年新銀行開放設立,雖然市場百花齊放,但為了處理經營不善的問題金融機構與兩次金融改革,全民至少賠付出1.7兆元的代價,而且曾經的龍頭公股行庫,如今績效竟低於民營銀行。 隨著時代巨輪持續向前,今年3家純網銀陸續開業後,市場又將面臨科技帶動版圖重整、監理與永續如何跟得上趨勢等重要挑戰。 走過風雨30年,台灣金融業的下一步,不僅關係著50萬從業人員的未來,更攸關到200萬金融存股族的錢途,值得產官學共同深思。
商業財經
2020年疫情爆發帶來股災,之後卻迎來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大行情。去年在股市鐵口直斷的贏家,為投資人帶來哪些寶貴課程?台股來到萬六,金牛年又該如何選股?
商業財經
「社長,現在哪一支可以買?」這個月來,我們社長謝金河出門吃午餐,巷口水果攤老闆看到都會忍不住問。台股攀上萬六,股市已經成為市井討論度最高的話題,餐廳裡、捷運內,甚至行人匆匆的街道上,隨時都可以看到人們拿著手機看行情,或聽到人們交頭接耳分享投資心得;這不禁令人聯想到股市反轉訊號的「擦鞋童理論」。當台股指數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投資人不免內心惶惶不安起來:台股是否出現泡沫了?
商業財經
祕密研發6年,蘋果在矽谷一棟沒有標誌的辦公大樓打造Apple Car。本刊接獲的各項資料顯示,蘋果的野心是要打破百年汽車業的舊思維,要複製蘋果在iPhone的成功模式。
商業財經
二十一日,英國傳出武漢肺炎病毒變種擴散,造成歐洲股市大跌;投資人憂心美股也會遭到波及,沒想到美股由長黑翻小紅,化解一場危機。然而,就在二十二日台股平靜開盤後,當大家一致認為「市場資金太多,不怕利空」之際,卻傳來廣達集團一名女員工確診的消息,打破台灣連續二五三天沒有本土感染的紀錄,台股尾盤急挫二○七.五點。 這是一場股市的震撼教育,在股市長線榮景中,適時提醒投資風險,並非壞事。疫情未退,全球為救市的寬鬆貨幣政策,短時間內還難以退場,這是支撐全球股市的基本盤。只不過,股市在資金行情推波助瀾下屢創新高,部分已經與基本面乖離過大,市場一有風吹草動,股價修正幅度驚人、速度飛快;投資人除了應該居高思危外,更重要的是適時檢視手上持股,是否仍站在正確趨勢上,而且股價未被盲目追捧而過分膨脹。
商業財經
過去30年,台灣靠高獎金、高分紅,培養無數優秀中高階人才,這套薪資結構至今仍持續影響就業市場。但根據全球權威企業人力諮詢機構「韋萊韜悅」獨家授權《財訊》雙週刊調查內容,我們看到台灣薪資水準正節節落後,固定薪資今年首度被越南超越,愈高階主管的固定薪資愈不如競爭對手,已造成人才不斷外流,危機重重。如今,台積電帶頭開第一槍,大幅調高固定薪資,警示了從台灣、亞太再到全球,求才、搶才爭奪戰蠢蠢欲動。台灣想在這一場疫後人才戰中扳回一城,就要從調薪開始!
商業財經
等了7年之久的次世代主機,在疫情嚴峻下,催生出宅經濟消費需求大爆發。原本在手遊進逼下,衰退已久的家庭娛樂遊戲機,竟在今年重返榮耀。無論索尼的PS5、微軟Xbox,還是任天堂的新遊戲,都銷售長紅,隨著各家爭相升級配備,也帶動台廠供應鏈的新一波榮景。
商業財經
下屆美國總統極有可能換人做,輝瑞適時送上COVID-19疫苗試驗成效達90%的好消息;美國大選、疫情、經濟,是左右投資的3大影響力,如今大選大勢底定、疫苗有眉目,經濟可望恢復正軌;即便拜登被視為近年美國最弱勢的總統,至少美中關係半年內不會暴衝,反映在台股,2021上半年應不寂寞,但投資標的,會有評價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