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生活
咖啡是我們百做不厭的題目,這期跟著不同的帶路人重新品嘗咖啡這個題目。無論海角還是天涯,都會有咖啡館存在,沒有絕對的好跟壞,就像生活時空的縮影,人人都有心中對咖啡館的想望。別人心中所喜愛的,不一定是你想窩著的地方。不過就是只有某個咖啡館,能讓某個人感到如此安逸,咖啡跟咖啡館就是如此神祕且命定的存在。
旅遊生活
本次的受訪者,我們喜愛的歌手鄭宜農有一首〈酒精成癮的日子〉,歌詞寫著:「沒有人說這很簡單, 當然或許能有天找到答案,此刻我們帶著傷感,那又怎樣?我們就傷感。」宜農在這次受訪聊到個人的飲酒史:「以前喝酒是為了逃避,到了這個年紀,沒有事情需要逃避了,徬徨時不像年輕時一樣不安,喝酒更像是宣告『今天的我也還不錯』的儀式。」
旅遊生活
進入十一月,這個微涼想要吃鍋又想找人抱抱的秋天,本期《小日子》做的是關於大家的愛情。這一期我們照例請來各路我們覺得有趣的人馬,有唱了許多我們熟悉情歌的歌手王心凌、演員温貞菱、最近超受歡迎的LINION、詩人羅毓嘉、以及《聯合文學》的總編輯王聰威一起聊聊他們的愛。
旅遊生活
今年秋天是一個無法遠遊的秋天,這種無法向外求只能內觀的情境,卻不是無聊。有很多人一輩子耕耘腳下,卻比汲汲四處追逐,更能安頓身心。
旅遊生活
秋天即將來臨,秋季期間會有一段溫暖如春的天氣,民間有一說為「小陽春」,在這段日子裡,我們應將自己置身大海之前、山林之間、田野之中,聆聽自然傳來的耳語、呼吸山海土地的氣息、感受自身與所有事物的共鳴。
旅遊生活
本期的《小日子》像一杯冰涼的氣泡水,也像小時候喝的彈珠汽水,透明清涼,口感跟氣味由人解讀,有些人覺得甜美,有些人覺得泡泡散去後帶著苦澀,就像夏天的回憶。臺灣的夏天非常夏天,混雜著海的氣味,總是給人一種青春跟夏日都沒有盡頭的感覺,時光可以恣意使用。時過境遷,回憶起來,每個人心中的夏天滋味就像手中的那瓶彈珠汽水,說不出是苦是甜,但永遠懷念。
旅遊生活
2012年4月,《小日子》雜誌以「我們喜歡吃早餐」第一期正式出現在大家面前,距今八年又五個月,中間歷經數次失意的時刻,終於,我們跨進100期了。 第100期我們復刻了創刊號的題目,一方面向我們的創刊號團隊致敬,一方面帶著讀者看看這八年又五個月,早餐歷史的沿革。我們在版面上盡力追求跟第一期長得很像,在相似的設計裡放進了不同的人物,有我們喜歡的作家許菁芳、導演宋欣穎、夜行性動物代表是調酒師Kero(江湖人稱調酒界的阮經天)等等,我們跟著他們去生活,去尋訪他們喜歡的早餐。
旅遊生活
生活是門學問,細節藏在日常,對日常不在意的人,對生活的種種,大抵也就漸漸麻木了。有些人說,不太在意吃的,有吃飽就好。我們覺得,吃飯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無論你是吃兩餐、三餐甚或四餐的人,吃下去的食物會變成你的樣子,你對待自己方式,久了就是你的氣質。
旅遊生活
致孤獨者:這世界上有幾種人,就有幾種獨處。我們的編輯群裡有會一個人跑去坐圓桌吃薑母鴨的怪妹,也有沒人陪就不想吃飯的怪咖。其實怎樣都好,只要你接受自己的樣貌,就是一種令人愉悅的孤獨。
旅遊生活
在繁忙的生活步調裡,你有能讓自己愉悅的安身之處嗎?那或許不在眾人趨之若鶩的美景或名店,甚至不在地圖裡,而要緩下腳步,才能留心發覺。
旅遊生活
每座城市都必然有自己的廟與廟口,許多地方個性也是透過這些食物流露,甚至許多流動、變遷與移轉,都默默地在廟宇與廟口留下痕跡,人情的風景和文化的脈流環繞著神與信祂的人而生,請跟我們深入不曾去過的廟宇,在那些陌生場景的最核心,是關於人們也關於他們所信。
旅遊生活
世界的資訊快速流動,每天追著新訊息深怕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在我們的城市中,有幾家在巷弄默默守著老祖宗智慧的小店鋪,同時也一起邁開步伐,用老派的樣子與現代生活並存。冬天是適合進補的日子,過年總會到迪化街補年貨的我,今年學會順道抓幾帖中藥,不熬苦到難以入口的補湯,現代漢方生活指南,每個人都能生活在漢方。
旅遊生活
拍紀錄片的人有兩個位置,一個在裡面,一個在外面。裡面的雷達能帶我們感受主角的悲歡情緒,而在外面才能知道鏡頭在哪、故事如何進行。這兩個狀態有時前後、有時交替,我總是很清楚意識到自己在哪個位置。我不是一個想家的人,一旦工作開始,我就會關掉所有想家的情緒,進入當下,感受當地的故事與環境。
旅遊生活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沒有畫面的,但可以讓你瞬間回到某個時刻,像是氣味,或是音樂。我們這一代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孩子,不管聽不聽流行樂,青春歲月少不了一首周杰倫,或是一首五月天,或是一首阿妹。有多少人失戀的時候是靠孫燕姿〈我懷念的〉走過的呢?就算不是這首,也可能是〈我不難過〉吧?還是阿妹的〈勇敢〉?這已經無關乎喜好了,我們這一代,百花齊放的華語流行樂深深地種進了我們心裡。
旅遊生活
詩人許悔之在詩作《我的強迫症》裡面這樣寫著:「涼風起時 我是迷路的狐狸 在山丘上定定看著太陽落下 昏月升起 我不斷的撥打電話 撥給來生 撥給前世 撥給今生的你 你的音聲 你的白髮 你終究會老去的身體 都是我的強迫症 」對於像我這樣的資深失眠者來說,這首詩給我的意象很像失眠的心境,太陽落下,昏月升起,眾多纏繞的念頭彷彿無人應答的電話。失眠有時是一種無奈,但有時候是一種選擇,《小日子》91期訪問了眾多不眠的男孩們。Mary See the Future的主唱兼吉他手Josh對於失眠很坦然,「就像面對黑暗,壓抑甚至去否定,有很大的機率會扭曲成不健康的樣子,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不急著走出來,就和它共處。」
旅遊生活
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小日子》專欄作家馬世芳在本期專欄中下了這樣一個標:「我會為了這家館子,特意經過那座城。」一語道盡《小日子》本期的精髓。我們在城市中有很多落腳處,有時候只是提供一碗熱湯的店,有時候是市場裡亮著燈的糖果鋪,這些店收留我們流浪的靈魂,照顧了我們身心。
旅遊生活
《小日子》這一期的封面故事開創了發行89期以來的首例,這次我們的受訪者全部都是素人,不是有型有款的咖啡館主人,也不是酷酷的獨立樂手,是那些在生活中很常遇到、卻未曾留心的女性:市場中賣魚的阿姨、早餐店老闆、豬腳店的阿姨、為了保留公園遊樂器材及空地四處奔走的媽媽⋯⋯。她們在人生裡多半兼具兩個以上的身分,媽媽、媳婦、生意人等,也多半在社會群像裡被設定成配角的角色,然而她們的故事每一個都是精彩主角。
旅遊生活
臺灣人嗜吃冰,冰品百百種。近年來嘗過最令我難忘的是玉里橋頭冰。今年六月去花東出差,吃完玉里麵以後,雖然飽足但溽暑難消,就循線走去網路上頗負盛名的玉里橋頭冰。該店雖小有名氣,但整個店面,說好聽是長得樸實,說坦白是長得簡陋,我走到店門口的時候還猶豫了一陣子要不要點。
旅遊生活
在這個往日歲月依然的慢城,新浪潮帶來不同的活力,彼此都有各自的手藝與堅持,以及值得一再被聽見、看見的故事,《小日子》走進嘉義集掇這些點滴,譜寫出一種新的光火與舊的涓流持續燃燒、流動著的生活樣貌。嘉義不可能是臺北高雄,也不會成為下一個臺南,嘉義就是嘉義,漸漸褪去只有阿里山、往南部中繼站的刻板印象,露出原本清秀質樸的長相。所有的受訪者在這次訪問裡都跟我們提到了「慢」,在這個全世界都匆匆忙忙不知道要趕去哪裡的時代,能夠有意識地、自主選擇地慢,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情啊。
旅遊生活
臺灣是一個多山的島嶼,九成的人居住在不到兩成的面積裡。近幾年深切地感受到一波「逃難潮」再度燃起,從都市逃往山裡。生活在都會裡的「山系男女」,明知山任性,偏要往山裡去,偶爾逃離五光十色的城市,卸下武裝。只要你接納山,山會接納任何人,不論國籍、膚色、性別、階級,山都在。
旅遊生活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面有個場景:「鮮綠色的櫻樹葉子迎風搖曳,閃閃爍爍地反射著陽光。日光已經是初夏的了。在星期天下午溫暖的陽光下,每個人看來都那麼幸福。」這是我們這一期的場景設定,拜訪了五組戶外餐食的主人,以及三位生活專家,趁著春天還未遠走,天空與草地都在呼喚,邀請讀者們一起走出戶外,大口品嘗美食,也吞下美好的人生滋味。
旅遊生活
這樣的我也走過來了,然後好好地走到現在呢。發完這一期我們就七歲了,這樣的小雜誌竟然好好地活了七年,覺得不可思議,感謝你們一路陪著我們走到現在。84期是我們榨出大家的人生,獻給你們的禮物。親愛的讀者們,不管你在哪個角落,過得好不好,都要相信痛會過去,美會留在生命裡。
旅遊生活
一言以蔽之,本期的精髓就是一本之前的暢銷書名:《小,是我故意的》,這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了幾個企業選擇不擴張、但卻可以永續經營的原因。本期小日子《城市裡,我與我的小店》訪問了幾位店小到不行的老闆,這裡面沒有什麼震撼的成功,也沒有坪效超高的經營祕訣,但有滿滿的故事,小但入味的人生。
旅遊生活
長輩常常不明白,所謂的gap year到底在幹嘛,也頗多人覺得gap year就是一種藉口,用來消磨跟逃避,此言差矣,小日子編輯團隊定義gap year是「人生的成年禮」,殊不知我都30後半了到現在還在成年禮,剛從巴黎躺了半個月回來。人生好難,旅行為人生之必須,逃避為人生之必須,離開是為了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