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加權指數站穩萬五,金管會認為有四大因素支撐台股動能,除了資金與基本面,另兩項都與拜登有關。而在新總統就職前,美國各州政府都加強戒備慎防FBI示警的武裝暴動發生,華府更已進入緊急狀態。 台灣同時爆出本土與院內感染病例,股市震盪加劇,一萬五千多點的大盤水平,當沖短線客如驚弓之鳥不足為奇。而英特爾新晶片下單給台積電,激勵台積電大漲,台股再創新高。但新年伊始要布局趨勢股的投資人,可以冷靜等待績優成長股拉回的好買點。
商業財經
祕密研發6年,蘋果在矽谷一棟沒有標誌的辦公大樓打造Apple Car。本刊接獲的各項資料顯示,蘋果的野心是要打破百年汽車業的舊思維,要複製蘋果在iPhone的成功模式。
商業財經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年來,這個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中國大陸,經過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之後,疫情終於在各地都有效控制住;而在歐美乃至於全球許多國家,目前仍看不到疫情緩和的跡象,只能苦等疫苗。2020年已然過去,一年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台灣防疫做出了成效,而在海峽另一邊,中共治理模式有其優勢,也暴露其缺陷。最重要的是,任何國家,都不應該「浪費」這場危機帶給我們的教訓。
商業財經
揮別2020劇烈震盪的一年,元月效應資金行情成為市場矚目的新焦點。新台幣匯率升勢未歇,熱錢不斷搶進台灣,加上春節前企業資金海外回流的需求,台股資金動能無虞。 近期外資一面回補權重股,一面借券並加空期指,元月六日的爆天量大震盪,許多個股豬羊變色,今年賀歲迎新的紅包行情也許不是一路發,而是像篩麥子一般,禁得起考驗的個股才能長長久久。原來強勢的貨櫃航運股,持續挺進的鋼鐵大軍,逐步墊高的塑化族群,或之前當紅的漲價概念股,符不符合緩漲急跌的特性,需要天天檢視規畫移動停利,以免抱上抱下空歡喜一場。
商業財經
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速,人類對未來的好奇不曾消減,COVID-19這隻黑天鵝為人類的生活、工作帶來天翻地覆的巨變,形塑產業的新樣貌,站在2021年的開端,《數位時代》嘗試找出描繪未來的100個微趨勢,一些看似微小的變化,正激盪出意想不到的可能。
商業財經
新的一年令人充滿期待,但若以年度作為2020年壞消息的分水嶺,或許太樂觀。 全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的情況,仍不見趨緩,加上歲末年終之際,正逢人際間頻繁交流的時刻,許多國家仍處於杯水車薪的醫療壓力中,想「回到過去」的自在生活,恐遙遙無期,其中更不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正逐漸流逝。
商業財經
雖然有疫情、經濟政策、地緣政治3大變數,2021年經濟可望緩步復甦;而5G、ESG更在動盪市場中成為顯學,持續吸引資金流入。金牛年要賺到錢,雙G不可少!
商業財經
總羨慕能交出漂亮成績且早早下班的同事嗎?其實不是你比別人差勁,而是你輸在只知道努力。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根據多年觀察,發現各行業的高效工作者雖然性格迥異,但共同點是他們都靠不斷訓練,摸索出一套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沒有人天生就是高效能工作者,想讓努力發揮最大成效,得先從學習高產出的技巧開始。
商業財經
2020年台股不僅經歷了新冠肺炎世紀大疫的人類浩劫,從摜破十年線到一口氣創歷史新高,震盪幅度可說是絕無僅有。邁入2021新的一年,沉寂30年的台股將挑戰百花齊放的盛況,從目前原物料走揚的趨勢來看,航運、鋼鐵、造紙、塑化等已展開輪動輪漲,過去不起眼的銅板股成為盤面熱點,各產業逐步升溫似乎預告,全球經濟復甦的列車正緩緩啟動,來年傳產股會有不一樣的新氣象。 金管會6月要推動台股造市制度,檢視目前高達51%日均量不到500張的個股,其中不乏年年賺錢配息且本益比不高的標的,會不會在2021年華麗轉身,值得持續追蹤。
商業財經
二十一日,英國傳出武漢肺炎病毒變種擴散,造成歐洲股市大跌;投資人憂心美股也會遭到波及,沒想到美股由長黑翻小紅,化解一場危機。然而,就在二十二日台股平靜開盤後,當大家一致認為「市場資金太多,不怕利空」之際,卻傳來廣達集團一名女員工確診的消息,打破台灣連續二五三天沒有本土感染的紀錄,台股尾盤急挫二○七.五點。 這是一場股市的震撼教育,在股市長線榮景中,適時提醒投資風險,並非壞事。疫情未退,全球為救市的寬鬆貨幣政策,短時間內還難以退場,這是支撐全球股市的基本盤。只不過,股市在資金行情推波助瀾下屢創新高,部分已經與基本面乖離過大,市場一有風吹草動,股價修正幅度驚人、速度飛快;投資人除了應該居高思危外,更重要的是適時檢視手上持股,是否仍站在正確趨勢上,而且股價未被盲目追捧而過分膨脹。
商業財經
從尊貴品牌偏好到新科技應用,未來高科技要以汽車為出海口,過去20年生活科技在手機功能應用上大放異采,發揮得淋漓盡致,而5G、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應用,將由智慧手機延伸轉移到智慧車,趁著後疫情時代新社交規範助長汽車剛性需求,車市可望進入新一輪多頭循環,大肆揮灑未來科技的新應用情境。 基於全球汽車零排放的共識,新能源車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馬斯克曾一度想把特斯拉賣給蘋果,如今蘋果自行研發自駕電動車。至於哪些台廠已搶進趨勢產業供應鏈?本期封面故事首先從車用CIS及IC設計廠切入,分析可望再起風雲的台廠供應鏈,順勢迎接一波回升行情。
商業財經
房市熱起來了!從5、6月國內疫情緩解,房市也跟著升溫,不料短短半年,全台房地產遍地火熱,完銷建案接連傳出、預售屋排隊購屋盛況,令人瞠目結舌!從數據上也明顯感受出變化,無論是代表中古屋指標的「信義房價指數」,或是新建案指標的「國泰房價指數」,在2020年第3季,房價雙雙衝破2014年的高點。
商業財經
今年是老屋重建迎向曙光的一年。危老重建件數呈現爆量大幅成長,全台遍地開花,帶動都更案件也開始滾動起來,尤其雙北市在推動危老和都更更是大有進展。
商業財經
「你知道?你現在的眼睛年齡幾歲嗎?」這是一位眼科醫師最常詢問病人的一句話。對醫師來說,在病歷上顯示的年齡,往往可以根據經驗,推判一位病患在這年紀可能會有的毛病,但對眼科醫師來說,病歷上的年齡不是重點,而是看重病患的近視度數。
商業財經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威脅你我的健康,就在大家預測疫情何時可以結束之際,世界衛生組織卻又發出警告,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愛滋病毒一樣流行,永遠不會消失......這突顯出時下不只要做好個人防護,更要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商業財經
國內邁入高齡化社會,同樣地居住的房子年歲也來到高齡,全台逾30年老屋高達410萬戶,再過10年,數量會來到600萬戶,增加速度相當快,隨之而來的是,必須面對城市競爭力不足,其中建築物耐震力堪憂,衍生出居住安全的問題尤為重要。
商業財經
假若在吃的同時,能意識到這個季節盛產的食材,在食物最好吃的時候吃,那是與自然最深刻的聯結,也是《財訊》此次規畫這一本「四季良食」的用意,依循節氣篩選100種在地好食材,在重新感受節氣變化之餘,了解食材來源,認識生產這些好食材的農夫,365天隨著四季變化菜色,認真看待吃進嘴裡的食材,才能真正把關自己的健康。
商業財經
運動的好處不勝枚舉,早就有研究調查,許多領袖級人物帥先士卒,日常就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據統計,《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的領導者,5成5都有運動習慣,反觀國內企業領導者、名人愛好運動者更不在少數,甚至推動企業員工一起運動,有助於面對職場上更多挑戰,學習面對挫折與輸贏,成效斐然。
商業財經
買房是人生中重要的大事,但一般人經驗並不多,在有所行動出來看房子之際,勤做功課、多看多比較,累積經驗值是必下的功夫,對於自己財務狀況也要精算一番,希望透過房產專家經驗分享,讓有意晉升有殼一族的你,早日完成買屋夢想。
商業財經
過去30年,台灣靠高獎金、高分紅,培養無數優秀中高階人才,這套薪資結構至今仍持續影響就業市場。但根據全球權威企業人力諮詢機構「韋萊韜悅」獨家授權《財訊》雙週刊調查內容,我們看到台灣薪資水準正節節落後,固定薪資今年首度被越南超越,愈高階主管的固定薪資愈不如競爭對手,已造成人才不斷外流,危機重重。如今,台積電帶頭開第一槍,大幅調高固定薪資,警示了從台灣、亞太再到全球,求才、搶才爭奪戰蠢蠢欲動。台灣想在這一場疫後人才戰中扳回一城,就要從調薪開始!
商業財經
等了7年之久的次世代主機,在疫情嚴峻下,催生出宅經濟消費需求大爆發。原本在手遊進逼下,衰退已久的家庭娛樂遊戲機,竟在今年重返榮耀。無論索尼的PS5、微軟Xbox,還是任天堂的新遊戲,都銷售長紅,隨著各家爭相升級配備,也帶動台廠供應鏈的新一波榮景。
商業財經
下屆美國總統極有可能換人做,輝瑞適時送上COVID-19疫苗試驗成效達90%的好消息;美國大選、疫情、經濟,是左右投資的3大影響力,如今大選大勢底定、疫苗有眉目,經濟可望恢復正軌;即便拜登被視為近年美國最弱勢的總統,至少美中關係半年內不會暴衝,反映在台股,2021上半年應不寂寞,但投資標的,會有評價變化!
商業財經
改寫台股新紀錄的2020年進入尾聲,台股已突破30年大底,哪些族群可望時來運轉?展望2021年產業能見度,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原物料景氣向上,貨櫃運輸首季仍然供不應求。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澄清並未遭砍單或重複下單,明年上半年比往常好很多。外資打補策略被看破手腳,封面故事長期追蹤的台積電大聯盟、八吋晶圓及被動元件漲價概念股等依舊看好。 本期封面故事探討景氣回升重要的指標汽車產業,並聚焦未來最具成長爆發力的電動車相關概念股,從半導體車用晶片,到電動車基建與零組件供應鏈,深入分析未來利基,做為歲首年終,送錢鼠迎金牛的布局參考。
商業財經
發生於高加索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歷時6星期的戰爭,在俄羅斯強力「維和」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終於11月初簽訂《停戰協議》。自1991年宣佈獨立、實際附庸於亞美尼亞、未獲聯合國會員國承認的「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 of Artsakh,又稱為納卡共和國)實質「亡國」,納卡地區鄰近被亞美尼亞族人實質控制區域、原亞塞拜然「失土」重回亞塞拜然管治。此次《停戰協議》明定俄羅斯派出維和兵力維持納卡地區「自治」至少5年,未實質處理「主權」爭議,但國際社會對亞塞拜然擁有納卡地區主權未有異議,加上納卡地區的戰略要塞城市舒沙(Shusha)已被亞塞拜然控制,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世居納卡地區及亞塞拜然「失土」的亞美尼亞人,許多決定隨著亞美尼亞軍隊撤離,離去前親手放火燒燬房舍、田產及牲畜,流下不甘心的眼淚。